中国最爱吃水果的人,一年花掉50万!
1988年出生的杨晓洋,
新加坡留学,
曾是与数据和机械打交道的工程师。
2013年他不顾家人反对,
辞掉工程师工作,
每年自费50万左右,
穿梭在雨林中,猎寻水果。
25岁时,半路出家的他,
被国内研究院聘请当专家,
时不时给国内外一些知名植物园出谋划策。
他去过大小几百个雨林,吃过600多种水果,
简直是一本活的水果百科全书。
2018年他出了一本《东南亚水果猎人》,
书中记录了200多种水果的照片,
及37种水果相遇的有趣故事。
自述 杨晓洋 编辑 徐聪
行迹遍布东南亚的水果猎人
“没有哪种语言,比水果更甜蜜”。我是一名水果猎人,主要在东南亚一带猎寻果子。我想让更多人关注水果,水果的世界很神奇,也很珍贵。
樱桃山竹
山竹全世界有400多种,我们吃到的只是其中一种。樱桃山竹非常小,只有一个拇指大小。相反地,大号有小南瓜那么大。
棱果山竹:果肉呈红色,口感酸,果皮可食用
玫瑰书带木:形似山竹(不可食用)
我最爱榴莲,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出名的榴莲品种至少600多种,国内市场上常见到的只有10种左右。大家追捧的金枕榴莲,和我试吃过的100多种榴莲比,金枕的打分是15-20分,有很多口感好的榴莲,还未普及在市场上售卖。
红肉榴莲:颜色从黄到深红,果肉的味道也有差异
黄油榴莲:野生榴莲里刺几乎最长,口感像吃黄油
乌龟榴莲:长在树干基部,像乌龟爬树一样
小果榴莲:世界上最小的榴莲,只有拇指大小
我与传统意义的水果猎人不同,更多时间在拍照、品尝、记录下来,写书、做成视频发到网络上,让更多人认识水果。必要时,当地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采枝条回来做成标本。
早期的水果猎人,会到各个国家和森林里找寻水果,将种子和枝条带回,现在很多国家有法律法规的管控,便很少带资源了。
做水果猎人要懂植物学、了解当地文化、语言、历史、要具备有极强的生存技能。
水果猎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猎寻清单,上面有要猎寻的猎物。我会按照月份来分,每个月哪些水果成熟,在哪里可以找到。
海底椰是产自塞舌尔一种大棕榈树,几乎是猎人清单上都会出现的猎物,它性感妖娆,犹如女人的臀部。从开花,到结果,需要好几年时间。我吃过许多棕榈科的其它水果,估计味道不会差很多,因为它现在处于濒危状态,我便放弃了品尝。
香波果
香波果产自印尼爪哇岛,果期在每年12月至2月,曾是欧洲贵族追捧的水果,据闻吃了后会变成“香妃公主”,出汗、放屁都是紫罗兰香的。 香波果据说还有避孕的效果,听闻在古代是印尼皇室的御用水果。
按照清单,出发前联系当地人,确认果子在树上了,第二天赶紧飞过去,有时候路费要花上几万块,真正买果子只需要十块钱。
曾经因为自己大意过,收到印尼加里曼丹水果猎人的消息,去找一种野生榴莲,让他们留了果子。千里迢迢跑过去后,发现最后一个果子被猴子吃掉了,只看到一棵光秃秃的树,什么都没有,真的是很悲惨,白跑一趟。
猎寻的高峰期在11月到2月,出去几天,被虫子咬了一身包,累得半死,回家整理好数据,休整两天,继续出发的这种状态。
当水果猎人最难的是资金,穷的时候饭都吃不起,我曾开过淘宝店卖榴莲维持生活,赚猎寻水果用的经费。
没钱的时候真的很悲惨,每每找到有趣的水果,便又有了动力。
猎寻的路上,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有一次去苏门答腊,向导不靠谱,他嫌我拍照时间太长,就去前面等我。后来和他走散了,我一路向前,看到了一个小水湾泥地上有一个脚印,像小猫的,仔细一看那么大,想起这里是苏门答腊,那是苏门答腊虎!我飞快地跑回山下,照片也不拍了,结果看到向导在那慢吞吞地喝咖啡。
像蚊虫、毒蜂已是小事,雨林中的鳄鱼、蛇,也层出不穷。相机里拍到的动物,能列出一本小的爬行动物影集。
即便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会吃到“毒果”,猎人也有掉进坑里的时候。
瓜馥木:部分人吃了会过敏
瓜馥木很多人都吃过。我试吃了指甲大小的果实,嗓子奇痒,到后面说不出话来,像针扎一样,喝水灌了半个小时才缓过来。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对水果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只有水果猎人亲身体验,才能知道。
菲律宾第伦桃:也叫菲律宾五桠果,有漂亮的红色醒目胡子一样的宿存柱头,果肉酸甜开胃。
夹竹桃科的一种新种,暂时还没有发表
我曾飞驰在云南中越边境,埋满地雷的无人区上,这里对别人来说是危险地带,但对我们搞植物的人来说这是天堂,植被没有被破坏,保护的最完整。
车子飞驰在路上,一株埋藏在绿叶下的小黄花掠过我的眼睛,车子已驶过了50米,我喊了句“停”。我非常确定,那一株小小的黄花,是我从未见过的物种。果然,这朵花从未被科学界所知。
马来菠萝蜜
找果子的路上,也有美好的邂逅。寻找马来菠萝蜜的时候,路边有很大一棵树,听到树上有奇怪的声音,一抬头看到了许多长尾猕猴,坐一排,在树上看着我。我看看它们,猴子们也看看我。
正愁怎么把菠萝蜜从树上弄下来的空当儿,有个猴子从树上丢了一个给我。打开一看还是熟的,我想这是大王赏赐给我的吧。
除了在雨林中找水果,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去当地的市场转转,看水果在当地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通过水果去了解当地文化。
像泰国第一个水上市场——丹嫩沙多市场,居民拿着果子在水上交易。
还有美功铁道市场,它建在火车道两侧,火车通过时,要把摊子收起来,火车开走很快再把摊子恢复原样。
猎寻水果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2008年到现在,去过马来半岛、婆罗洲、印尼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泰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无数个森林和植物园。吃过600多种水果(东南亚市场上常见的有50多种),亲眼见过3万多种植物,差不多占世界的1/10。
给我一个植物,根据它的果实和花朵,基本分辨出它是什么。植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像一棵大树,有枝条树叶,清晰地烙在脑海中。
弹籽瓜
自力更生的果子,每到成熟时,会自己爆开把种子弹出去。
黑老虎
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的木质藤本植物。果实球状,野生的大多难吃,人工选育后的口感和甜度已经可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水果来栽培推广。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假鹰爪
番荔枝科,开花时,绿色慢慢变成黄白色,吊挂在枝上。可少量尝试,不能多吃。
牛奶果
切开有漂亮的星星,老外比较懒,就叫“star apple”,翻译成中文就叫星苹果。有白色乳汁流出,味甜,因此也叫牛奶果。
翅果竹芋
吃过后,喝水都像是喝高浓度甘蔗汁,甜度据说是蔗糖的3000倍。
金光果
我吃过最好吃的果子之一,果汁产生的芳香感,比草莓好吃十倍。
2013年被国内某植物园聘请做引种保育。2018年,我出了一本《东南亚水果猎人》的书,收录了200多种水果。
目前我正在为《东南亚水果猎人》系列的下一本书做准备,猎寻水果的路还在继续。
从高级工程师变成水果猎人
我在河南的农村长大,小时候光脚飞奔在水渠上,到家里的果园帮忙看园子,无聊的时候就观察水果。偷吃几颗柿子,我发现黄色的柿子,比红色的甜。长大了才知道,那黄色的是隐性基因。
与水果的情感就这么一点一滴建立起来了,我总觉得它们有自己的语言,我想试着去读懂它们。
大学时拿了全额奖学金,去新加坡读了精密工程。但我与水果的情感并没有因此中断,水果是植物美味多汁的果实,常见的,比如甘蔗吃的是茎、菠萝是吃它的花序轴、草莓吃的是膨大的果托,所以想了解水果要先去了解植物。
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这有许多见所未见的植物。每到周末,别的同学都去玩了,我就一个人带点儿干粮,去植物园看植物,一看看一整天,废寝忘食。
参加了植物兴趣小组,遇到不认识的,就与群友交流经验,慢慢地积累了大量的植物知识。
毕业后顺理成章的去做了工程师,有段时间新加坡雾霾,灰尘飘了一个月,原因是印度尼西亚烧荒,把整片山的植物烧掉,地拿来种农作物。
每天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植物被大火燃成了灰烬的画面,有多少濒危植物,从此消失。
我不能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了,需要有人站出来为植物发声,于是我辞掉了工程师的工作。
我先去了植物圣地婆罗洲,那里是东南亚物种多样性最高地之一。植物太震撼了,远比书本上看到的丰富。尸香魔芋像是变异了一样,比我站起来还高,最高的竟然有3.73米;还有比脸大得多的大王花,直径最大可达1.5米。
长毛猪笼草:非常稀少,生长在高海拔的云雾林里,比一般猪笼草大几倍
植物太震撼了,它们只靠阳光、空气、水、土壤,通过基因的调控,茁壮成长、繁殖,没有任何污染,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造,真是个奇迹啊。
这坚定了让我保护它们的决心,我想让人们意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入手。
恰巧朋友送了我一本书叫《水果猎人》,我发现人们对水果这个类群更感兴趣,那就先从水果开始吧,就这样变成了一名水果猎人。
除了寻找水果外,还会做植物保护。在泰国,我和朋友建了一个秘密花园,用一流的种植技术,收留、繁育一些濒危植物,这里不盈利,也不对外开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秘密基地。
加上一些常见的好看的园林植物,花园里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植物。这里的很多植物基本上都是从种子或者枝条慢慢繁育成长起来的。泰国的文化对于植物很开放,所以我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这里没有标本馆,只做活库,我们可以保证每个来到这的小生命,可以茁壮成长。
秘密花园里,能看到很多罕见的植物,常有人问我,哪一株最珍贵?没有哪一株是最珍贵的,在我们看来每一棵都很宝贵。
我们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们,隔三差五飞过来看望它们,精心呵护下,植物越来越多了。
巨花马兜铃
翡翠葛,一种像蓝色的禾雀花,就像松绿石,非常漂亮,在很多地方是很稀有的,在秘密花园里,它几乎一年都在开花,非常繁密。
很多时候鹦鹉嘴凤仙花就已经非常少见,在这儿,鹦鹉嘴的凤仙花它上面长了两个小角,它是一种特化的,非常罕见的一个个体。
我们非常引以为傲,这是我们心中的伊甸园,期待未来把这里建成保育基地,建成世界级的秘密花园。
更多人通过了解植物的果实——水果,进而去了解植物本身。去保护这些神奇的物种,终有一天,我相信人类可以读懂植物的语言,和谐地共存在地球上。
图片提供:杨晓洋、部分来自网络
▼